期刊信息
主办:全国地层委员会;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;古生物研究所
主管:中国科学院
ISSN:0253-4959
CN:32-1187/P
语言:中文
周期:季刊
影响因子:0.513513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1-2012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3-2014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5-2016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石油文摘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地质学
期刊热词:
学术论文
这些年,我们还在相信的历史谣言|专访科普作(4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《玉牌饰》。图片来源/良渚博物院。 除了“丝绸之路”, 我们也要重视“草原之路” 新京报:我们经常会提到“丝绸之路”,你在书里却强调“草原之

《玉牌饰》。图片来源/良渚博物院。
除了“丝绸之路”,
我们也要重视“草原之路”
新京报:我们经常会提到“丝绸之路”,你在书里却强调“草原之路”。你认为草原之路是东亚文明的传输宽带,许多新技术、人群都从这条道路传输过来的。请问草原之路与丝绸之路有什么样的区别?他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吗?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,草原之路有着什么样的地位?
波音:草原之路走欧亚草原带,更加靠北方,从东西方交往来说,历史更加悠久;丝绸之路走天山南北和昆仑山北麓,更加靠南方,从交往时间看,历史较为晚近。实际上,相比于草原之路,丝绸之路的路线更加艰苦一些。但是草原之路经常由于政权对立的缘故,不能被华夏文明的人所使用,比如汉匈大战的时期,草原之路中断,丝绸之路兴起。
草原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有时候是此消彼长的,比如草原政权与华夏政权发生了剧烈的冲突的时候,丝绸之路就兴起了。在和平时期,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一条有利的路,有人走草原之路。有人走丝绸之路,有人走一段草原之路再选择一段丝绸之路,都是有可能的。
草原之路的地位十分重要,我在《无字史记》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证,包括青铜技术、铁器技术、战车技术都是从草原之路传输过来的,我甚至认为,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输入,才让中华大地迈入了文明古国的阶段。很多动植物的品种也是从草原之路输入的,比如十分重要的马和小麦,以及羊和大麦,等等。在史前时代的发展来说,草原之路是更重要的。
新京报:你认为,“中华文明西来说”和“中华文明本土说”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,没看到硬币的另一面。那么,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客观看待外来因素对中华文明的影响?
波音:这个争论由来已久。民国时期,西方考古学家进入中国,做出了一些考古发现,这让中国人开始思考,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、如何演变的问题,所以出现了两种观点。这两种观点和当时的政治局势交织在一起,那时中国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,很多学者都在思考我们该如何救亡图存。所以,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。有人说,我们的文明是西来的,若我们现在去吸收西方文明的好东西,我们就能拯救自己;还有人说,我们本土的文明才是最根本的,我们要坚持我们本土文明,这样才会有生存空间。
一方面,西来说和本土说是学术上的争论;另一方面,这种争论承载了当时很多人的政治情感。过了那么多年之后,我们现在可以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。
如果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,我们会发现,西方的确向东方传输了很多东西,东方也向西方传输了很多东西。西方向东方输入了小麦和大麦,而东方向西方输出了粟和黍,也就是小米和黄米。西方驯化了马牛羊,东方驯化了猪狗。文明、文化的输出是相互的,这就是我在书中强调的观点,我们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来看文明交流,而要看到硬币的两面。所以,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明是西来或本土的,客观上来说,中华文明是有交融的,它既有西来的成分,也有本土的成分。

匈奴单于,《汉武大帝》剧照。
拥抱我们的文化基因,
让族群平等成为共识
新京报:中国人是很注重祖先崇拜的。你觉得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,对中国人的祖先认识有着什么样的影响?基因如何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祖先?
波音:这几十年来对基因的研究,已经改变了我们过去的很多看法。我在本书的后记“走出孤岛,四海一家”部分总结了从基因看待祖先的几个结论,比如,我们不是东亚细亚的孤儿,我们的祖先、我们的文明都是交融的产物。基因告诉我们,我们的祖先来自于非洲。我们的祖先的确很伟大,他们驯化了许多动物,发明了很多技术,但我们的祖先吸收了外界大量的技术和物产,才创造出了中华文明。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“独立性”。
再比如,基因属于生命科学,祖先属于文化情感,在认识祖先与自我的路途上,理智与情感都是需要的。科学是理性、理智的,不论人们愿意接受也好,不愿意接受也罢,科学用证据说话,揭示出祖先的秘史。没有基因等学科成果的支撑,我们连自己的祖先是谁都搞不清楚。
文章来源:《地层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dc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103/549.html